2)第九章 李平_风起陇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音如风吹浮砂,细腻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这番话最终解除了李严的紧张,他不知道这是因为刘备的保证还是孔明的声音本身具有的魅力,不知不觉间自己就被说服了。

  公事谈完,孔明又与李严畅谈了半日。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尤其是在治国理念上:两个人都坚信儒家德治只是宣传上的花哨;真正能够匡扶纲纪、整肃国政的唯有法家。当谈到新刘政权何以自持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齐声说道:“律科!”然后彼此相视大笑。

  后来李严听说,孔明回去以后对他的评价是:“人如其名,人如其字。”很快,李严被封为兴业将军,并被孔明指名参与蜀科律条的编撰工作。那一段时间的共事真是让人难以忘记……

  ……李平强行把自己从怀旧的思绪中拉出来,却忘记了自己唇边那一丝天然的笑意。手中的茶碗边缘依然发烫,热气兀自蒸腾,茶香袅袅散出碗口,扑入鼻中。李严深深吸了一口气,把自己再度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氤瘟氛围之中……

  ……章武三年,永安宫。李严垂手站在寝宫门前,双肩低垂,面沉如水,目光却注视着宫前的衢道。在他身后的大门内,蜀汉开国之君刘备正安静地渡过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严是在章武二年的十月被召到白帝城勤王的。在出发之前,他还是犍为太守,到达白帝城后,他却意外地被刘备任命为尚书令。这个任命让李严既兴奋又惊讶:兴奋的是“尚书令”位卑权重,能够担当此任者莫不是皇帝的亲信之人,乃是极大的殊荣;惊讶的是,李严一直觉得自己虽然备受重用,但毕竟是降将,无论资历还是政治面貌都不够资格担当此任。

  尤其让他挂心的是,身为丞相的孔明知道此事后又该做何想?要知道,朝野都认为“尚书令”这个位置孔明该是实至名归的,对此李严一直有种歉疚感。而在嗣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孔明与他之间全是公函来往,李严也无从揣摩他的态度。

  到了章武三年初,刘备病情日渐沉重,孔明立刻赶往白帝城。李严一想到即将要以“尚书令”的身份面对他,就有些忐忑不安。他曾经问过自己是否会主动让贤,答案是否定的;在自己当“尚书令”的这几个月里,李严感觉到周围人看自己的眼神都截然不同了,他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的满足。

  这时候从远处的黑暗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严急忙抬起头去,只见一辆轻便马车从西方疾驰而来,马车的一角高高竖起一面金边紫底龙旗,这是最紧急的通行标旗。马车直接开到宫前,然后孔明从车中匆忙地走了出来。李严注意到孔明满身的灰尘,纷乱的鬓发以及那双急切、疲惫的眼睛,显然他是一口气从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