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8章 辅弼(廿五)老帅献策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整个中亚各个地区的统治者,几乎都是蒙古后裔——甭管他们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还是波斯化的蒙古人,反正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名头总归都是好使的,这是一种统治惯性。

  然而明军并不具备这种统治惯性。基本上,大唐留在西域的余脉——归义军湮灭之后,汉人王朝对西域就再也没有正经的统治被建立过了。

  如今,六百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西域的统治者从短暂的吐蕃时代转为西夏和当地诸部争雄,再到不久后蒙古崛起、全面蒙古化,再到这些蒙古人开始突厥化、波斯化,整个时间跨度已经太长,而在这其中影响最大、最深的还是蒙古。

  因此,察哈尔部大汗作为最正统的黄金家族后裔,“全蒙古大汗”头衔的持有者,他亲自去“征讨”了叶尔羌并取代后者的统治,至少从“法理”上而言没有人能置喙——咋滴,你还能比人家那个黄金家族血统更正?

  其实不止是占据叶尔羌之时察哈尔部有这个优势,高务实担心他们后续继续往西逃窜占据安集延也同样考虑到了这一点。

  如果套用某战犯系列游戏的说法,就是察哈尔部大汗实际上可以宣称整个蒙古帝国最大疆域内的所有领土——你甭管他是“强宣称”还是“弱宣称”,反正他起码可以宣称,而且当地总会有一部分人肯买账,而大明就真的连宣称权都没有。

  你总不能说,我是来收复汉唐故土的吧?这说法只能内宣,用来提振大明国内的朝野士气,用于外宣是没有当地人会认可的,因为当地早就没有汉人了——极个别行商除外。

  所以,叶尔羌收复之后,无论七河地区和瓦剌地区的征服战争打得如何,明军主力都必须暂时留在叶尔羌当地维稳,没有几年时间很难继续出击。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一来是需要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安抚当地百姓;二来还需要建立稳妥的运输交通线,确保能在伊犁河谷开发初见成效之前保障当地明军的补给;三来还需要想办法往当地迁徙汉族人口,以军户为主、民户为辅,将伊犁河谷牢牢控制起来,并且支持和指导伊犁河谷的军屯、民屯。

  在这一切都完成之后,也就是伊犁河谷已经具备供给驻西域明军补给之后,朝廷才能考虑发起进一步的西征作战,拿下费尔干纳盆地,打造伊犁河谷之外的另一个“西域犄角”。

  到这儿,事情才转回到了“此时的费尔干纳盆地恐怕很不好打”上来。

  在场诸位将领都是经年宿将,虽然以往作战经常不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层面的事,但不考虑是因为他们过去无权考虑,不代表他们一点脑子都没有,压根不懂得考虑。

  尤其是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帅才,他们原本就是有全盘谋划能力的,现在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