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9章 辅弼(七)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者脑抽了才会藉此发家”的行业。

  这么多年来,京华在大明极少买入田地,少有的几处都属于“科研性质”,也就是用于测试新的物种,比如耐旱水稻、玉米、土豆之类。当然,科研的同时也不是一点收入都不要,所以后来这些土地也提供上述各类产物的优良种子,多少也算能回点本。

  有了“朝鲜不卖田”这一条,朝廷对于这道奏疏的批评声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多数大明官员而言,他们在有闲暇之时还是会考虑一下所谓朝鲜的长治久安的,比如朝鲜田地本就不足,如果大量田地被京华买走,将来万一朝鲜粮食不足,京华会不会囤积居奇啊?哪怕京华过去从来没干过这种事,但万一呢?

  现在就不必担心了,京华不买田,依旧如过去一般只对矿山、盐场、港口和城市用地感兴趣。这些都是所谓的“商业用地”,朝廷官员们虽然现在或多或少的知道这些地也很赚钱,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这些土地要赚钱是需要前期投入的,本钱不足的人反正也干不了,而且建成之后还能上缴商业税,也算是一种双赢,没什么不好。

  但是,朝鲜依旧需要很多朝廷拨银子才能做的事,比如整修田地、建设道路、重修水利、修复城池等等。这些活京华也有能帮忙的地方——京华基建的本事谁不知道,但他们绝不白干,无论是水泥供应还是直接负责工程,那都是要收钱的。

  纵然高务实尽力腾挪,比如让朝鲜方面以工代赈等等,可落到最后还是需要花费九十多万两银子才行——这还是今年,明年乃至此后数年,也都需要数额不等的投入。

  其二,国内今年受灾严重,蝗虫也好,水患也罢,以及冰灾之类,该投入的银子少不了,而京华也只能在粮食补给、难民移民等方面给予一些帮助,并且顶多少赚,而不可能免费。

  总之在这一块,朝廷又要花一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几乎不能产生收益,甚至只能算作“维稳”,某种程度上算是白花。

  其三,沈一贯那边也开始伸手要银子了。这厮去负责泰山封禅大典的前期准备,而朱翊钧为了避免皇帝出行“祸害沿途百姓”这种遭人骂的情况出现,一开始就耳提面命,要求尽可能让朝廷出钱,不要搞什么地方官接待、献礼这种事。

  这个主意很好,让皇帝和朝廷都少挨了很多骂,士林上下对于皇帝和沈一贯颇为赞许,唯独高务实倒了大霉——这尼玛又要花一大笔钱。

  最关键的是,这种开支的预算上下浮动的范围非常大。如果想要皇帝满意,几百万两砸下去也没个水花;如果舍不得投入,到时候御驾过于寒碜,那势必引起皇帝不满。即便皇帝因为主意是他自己想的,不好在明面上怪罪高务实,但心里难免不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