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章 官场百态(下)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高肃卿只会比他更上心,可他海笔架又不是茶楼闲客,他是朝廷封疆,真以为随便打杀几个就能整顿吏治了?幼稚!想当年,今上还是裕王时,我为了给裕王府要来王府例赏,不也得去捧严世藩的臭脚?哦,你说宁折不弯?是,你折倒是折了,可折完之后呢?事情办妥了吗?没有!事情既然没办妥,你就是折出朵花来,又顶个屁用!”

  高拱说完这段话,可能是发泄了不少,平静了一些,呼出一口浊气,道:“所以我已经正式下文调他去总督漕运,应天巡抚这档子事,不能再由他这样任着性子办下去了,要不然……得出乱子。”

  高务实倒是知道,历史上海瑞这个应天巡抚也是没能最终干下去,好像也是被调任漕总,想不到这一世转了一圈,还是绕到这个点上去了。

  “只是这一来……”高务实皱起眉头,没有继续纠结海瑞的事,而是道:“那歙县‘人丁丝绢’案,只怕就很难办下去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只有海瑞这样一根筋非要事事较真的人,才肯只论对错、不论利弊地办下去。”

  高拱不答,沉着脸又从桌案上翻找出一张文卷递给他。

  高务实接过来一看,脸上顿时只剩苦笑,因为那边的情况还真被他这个乌鸦嘴给说中了。

  原来应天巡按在正月十四日指示六县合议,徽州府随即也发牌催促。但一连半个月下来,下面居然毫无反应,恍若未闻。别说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五县,甚至就连身为苦主的歙县,居然也悄无声息。

  帅嘉谟一打听才知道,此时的歙县知县房寰正赶上丁忧,县务无人署理。其他五县的知县,则纷纷宣称要忙着准备朝觐事宜,因循停阁,所以已经不办公了。

  这里得解释一句:有明一朝,自洪武十八年开始,规定地方官员逢辰、戊、丑、未年——也就是每隔三年——要进京朝觐一次,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这对官员来说,是一件大事,事关考评,也就是关系到今后的仕途。

  但这里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隆庆四年乃是庚午年,隆庆五年才是辛未年。也就是说,明年才是朝觐之年……怎么明年才要朝觐,你今年正月份没过完就开始停阁不办公了?你这意思是,为了明年的朝觐,得停止办公一年?

  哦,不是你,是你们——因为还不是一位知县这么说,是五位知县都这么回答。

  这就很有意思了,摆明了五县已经私底下商量好了,对这次合议采取消极不合作的态度,尽量拖延下去,拖到忘,拖到黄,拖到无疾而终,然后自然就天下太平,原先怎样最后还怎样了。想当初歙县在嘉靖朝的两次申诉,不也就是这么被拖没的么?

  高务实气得只剩下冷哼,连骂都有些骂不出来了。

  “现在知道吏治难清了吧?看看这些人,眼里都只有自己屁股下面那点地方。”高拱也笑了一笑,摆摆手道:“我看你对这件事倒是有些想法,你方才说……这件事很有代表意义,可是说了半天,你也没说这个代表意义是什么。怎么,不想说给三伯我听听?”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