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8章 京营生产建设兵团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都说得通,沈鲤虽然是实学派出身的重臣之一,但他既然做了户部尚书,就不可能不为自己掌握的衙门考虑。虽然今年滇缅之战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被高务实用滇战宝钞等手段消除了不少,但眼下朝廷的收支情况依然很紧张。

  此时兵部忽然提出要钱,他作为户部尚书当然要慎重,不能因为你是我实学派内部公认的“未来魁首”我就要无条件听你安排——我这里要是出了大纰漏,责任可还是我沈某人来担的,我总不能倒在入阁前的最后一关上。

  即便是给足了高务实面子,又得到高务实的保证说户部要真是有事,我高务实绝不袖手旁观,但沈鲤最终也只拿出十二万两银子来,并且首批到位的只有八万两——这笔钱是用来给禁卫军更换武器装备的。

  京营的武库其实听起来挺不错,毕竟之前各种换装都是把京营排得很靠前的,但听起来是一回事,真实情况又是另一回事。

  高务实亲自查验了京营的武库之后才知道,除了近几年从京华直接购买并调拨给京营的武器装备还“尚可一用”之外,以前的武备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那其中的数目倒没有太大的不对,至少勉强让人可以对得清账,可保养水平就着实令人瞠目结舌了——有些铠甲已经烂得拿手一提甲片哗啦啦掉一地的程度。

  至于武器的保养水平,那也差不多,比如说高务实亲自查验的至少四万把雁翎腰刀就锈蚀得能不能砍柴都要打个巨大的问号。

  这种玩意儿高务实怎么肯拿去给禁卫军用?所以这些基本装备差不多全部要重新采购。结果一算账,就算暂时不给禁卫军多少备用武器和装备,仅仅六万人的换装就要差不多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现在肯定拿不出来,所以高务实只好自己破费了一下,上疏给朱翊钧说兵部打算先赊账从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拿一批军火,分两年或三年付清,京华此次不收利息。

  朱翊钧倒是挺感动的,当天就批准了,谁料大明朝的言官生怕自己被忽视,居然一下子跳出来四五个科道官上疏弹劾高务实,说他这么做是以权谋私。

  按照他们的说法,京营的武备是天底下最好的,即便新练禁卫军也大可够用,毕竟禁卫军才六万人,以过去四十多万人的武备来武装区区六万人,怎么可能不够?怎么可能还需要再次购入?因此这里头肯定是高务实动了手脚,他是为了给京华的军工招揽生意。

  如此指责一位立过重大军功的文官重臣,按理说当然需要确凿的证据,但大明朝的言官并不需要,因为他们“风闻奏事”,只需要说自己“听说”京营武备充沛就行了,实际情况什么的……那不归他们管。

  高务实只好上疏请辞,同时自请皇帝派员彻查,顺便把自己关在见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